21世紀,是人工智能時代。智能財務正在大步伐走入財會行業。
對于智能財務的研究,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專門成立了智能財務研究中心。作為該研究中心的負責人,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劉勤教授對智能財務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在采訪中他告訴記者,將為發展人機協同共生的智能財務管理模式一直努力。
智能財務熱浪襲來
2018年,劉勤與他指導的博士后楊寅發表了一篇名為《智能財務的體系架構、實現路徑和應用趨勢探討》的論文。在該文章中,作者對智能財務做了相關定義和框架設計。
談到撰寫這篇文章的初衷,劉勤告訴記者,當時智能財務正逐步成為一個熱點問題,但理論界有關智能財務的內涵、外延、發展路徑等都沒有權威的定義,有關概念模糊不清。因此,作者嘗試對相關問題進行梳理,試圖對智能財務給出自己的理解。
此外,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當時正在對會計專業研究生的課程體系進行改革研討,他希望在傳統的課程體系中融入一些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內容,這需要清晰地認識智能財務與傳統的會計和財務之間的關系,以便指導研究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同時,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的會計信息化工作團隊當時正在醞釀成立智能財務研究中心這個平臺,需要對智能財務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地探討,以便劃定該中心的研究邊界。
在他看來,智能財務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其發展方向和路徑還存在明顯的不確定性,需要根據實務的發展情況進行持續的迭代研究。
RPA漸成熱點領域
劉勤對智能財務的發展十分關注。一年來,無論是實務領域還是研究教育領域,智能財務都有不俗成績。
從已掌握的信息來看,智能財務的發展,在研究和教育領域的變化要大于在實務領域的變化。劉勤表示,造成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實務發展需要較長的產品研發和系統建設周期,需要更多的人力和資金的投入,以及必要的組織和流程的變革,因而具有相對的滯后性。
種種現象表明,智能財務的發展已引起研究機構和教育機構的廣泛關注。
智能財務在教育領域取得了較大進展。如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北京語言大學、山東財經大學等院校,均在本科或研究生層次新開設了智能財務方向的專業教育課程。同時,以智能財務為主題的大型論壇明顯多于往年。此外,有關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知識圖譜、神經網絡、人臉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在財務領域的應用論文和圖書顯著增長。
在實務領域,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的研發和應用進展迅速。這也是較為成熟、部署時間較短、投入產出較大、應用場景廣泛、業務得到廣泛認可的產品。有關RPA的軟件供應商如雨后春筍,同時也成為資本市場的投資熱點之一。
“盡管很多人認為RPA并非真正的人工智能技術,但隨著非結構化數據處理、自然語言理解、復雜圖像識別等應用場景在RPA中比例的增加,具有智能化特點的第三代和第四代RPA已經出現,因而RPA成為智能財務的熱點領域。”劉勤表示。
雖然目前來看,相對RPA,知識圖譜、神經網絡、模式識別、機器學習的應用進展還不夠顯著。但劉勤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或許就在未來的兩三年之內,這些技術就會在財務領域有重大的應用突破,可能會誕生出類似于財務機器人這樣有巨大影響力的產品。
國內外差距并不大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深度分析報告》,代表人工智能理論水平的AI算法(如深度學習框架)研究,美歐機構一直走在前面,中國大多數人工智能企業目前還缺少原創性算法。此外,在代表算力的圖形處理器(GPU)研發和代表數據支撐能力的公共數據集建設方面,中外都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然而,在與智能財務相關的圖像識別、生物特征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等方面的專利申請和授權量,中國卻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在論文發表、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人才培養方面,中國也在逐步逼近美國等先進國家。
劉勤認為,由于當前的人工智能企業將主要的應用領域聚焦在醫療健康、金融、商業、教育和安防等領域,真正投入到企業財務這個“小眾應用領域”的企業并不多。因而,中外智能財務的應用基本都處在初步發展階段,目前差距并不顯著,或許在部分應用領域中國還會領先于其他發達國家。
另一方面,據劉勤介紹,根據智能財務研究中心的中國企業財務智能化現狀調查發現,在中國的歐美外資企業已使用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數量(平均5.68個)和一些典型財務管理模塊(如合同管理、發票管理、會計檔案管理、會計核算、合并報表、資金管理、預算管理等)的智能化程度都要顯著高于其他類別的所有制企業。這也間接地體現了中外企業的智能化應用水平的差異。
中心完成11個立項課題
為了更深入地對智能財務進行研究,2018年,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聯合中石油財務共享中心、金蝶軟件、元年科技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智能財務研究中心。
劉勤希望,可以借助該中心逐步搭建起一個開放式的高端研究平臺,吸引國內外具有相同愿景的機構加入,共同探索智能財務發展中的重大課題,創造全新的智能財務產品和服務,培育智能財務的最佳應用實踐,培養智能財務管理人才等。
在短短一年時間里,中心一方面不斷擴大智能財務研究平臺的規模,陸續吸引了IMA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藝賽旗RPA公司、中興新云、科大訊飛、用友網絡等業界著名的協會和公司加入中心,成為新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初步組建了由70余名院內外專家組成的兼職研究人員隊伍,發布了15個重點研究課題,內容涉及核心技術、應用場景、轉型機制、風險管控、能力框架、人才培養等方面。其中,11個課題順利立項并完成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將很快發布。
在劉勤的設想中,他致力將其打造成中國最知名的智能財務研究力量之一。為此,將繼續堅持開放和合作的發展理念,不斷擴大中心的規模,吸引更多的IT公司、咨詢公司、應用企業、高等院所等成為合作伙伴,吸引更多的學者和實務專家進入中心研究人員團隊,通過舉辦智能財務論壇發布研究成果。
尋找人機協同共生的理想模式
雖然真正意義的智能財務時代到來尚需時日,仍有會計人開始憂慮。
究其原因,是很多人認為,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一定會使基層的會計人員最終失去立足之本,被迫轉入其他工作崗位。因此,對智能財務的發展憂心忡忡,對新技術的應用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
“盡管變革者認為歷史的車輪不會因某個群體的意志而放慢腳步,但從感情上,我們還是不愿意一些學習能力不足的同行因其止步自己的工作生涯。”作為一個竭力推動智能財務發展的學者,劉勤表示,“特別期望能找到讓人類工作者和計算機都能發揮其長處的、一個理想的人機協同共生的智能財務管理模式,讓不同層級的會計人員都能找到自己合適的工作崗位,既滿足大幅提升這個行業工作效率的需求,又不至于違反我們一貫堅守的倫理道德。”
要構建這樣一個理想的模式并不容易。劉勤告訴記者,這具有高度的復雜性,需要政企學研商社會各界共同的不懈努力,在組織分工、流程配套、系統建設、風險管控、成本收益和倫理安全等方面進行持續的協同探索。同時,需要廣大的會計人員能以積極的心態擁抱智能財務的發展趨勢,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以適應社會變革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