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省審計廳積極探索研究型審計,將研究理念貫穿于審前、審中、審后全過程,在項目計劃制定、現場實施、審計評價、成果利用、審計整改等審計工作的全流程、全領域強化研究思維,初步摸索形成了一套具有湖北特色的研究型審計路子,持續推動湖北審計高質量發展。
一是寓“研究”于審計立項,增強項目安排的針對性。立足“四個促進”,把握“國之大者”,深入研究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對審計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研究黨中央、省委重大決策部署的出臺背景、戰略意圖、改革目標,研究湖北“十四五”規劃、發展特點和地域特色,研究領導關注點、社會熱點、民生難點、改革堵點,找準審計發揮作用的切入點和著力點,積極研究謀劃年度審計重點。加強審計計劃可行性研究,多渠道征集需求和意見建議,根據審計項目重要程度、項目依據及目標、審計重點、預期審計成果,統籌安排年度審計項目計劃,實行動態滾動調整,確保項目計劃的科學性、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寓“研究”于審計實施,提高業務開展的穿透性。把研究作為審計的前置程序,實行審計項目論證研究,準確把握審計方向、目標、路徑、規律,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深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審計對象及所在領域的決策部署,重點關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執行情況及體制機制問題,提前把握審計重點、審計步驟和預期成果。研究審計對象的歷史沿革、經濟背景、發展現狀、改革方向和業務特點,合理預判審計中的重要性環節、階段性工作,預設審計關注和線索,科學制定審計實施方案。研究被審計單位的預算盤子、資金規模、財務報表,確定抽查資金比例和抽查面,合理安排審計的時機、節奏、重點、方式,梳理和發掘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升審計監督的穿透性和精準度。出臺審計項目效能考核辦法,加強審計項目前期分工、中期進度控制和后期總結評估研究,研究改進理念、組織方式、作業流程、技術方法等,進一步提升審計工作質效。
三是寓“研究”于審計評判,保證審計結論的精準性。以查清的事實為依據,以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為準繩,深入研究改革發展中出現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以及審計中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充分研究分析現行法律制度依據不足以及新生事物同現行法律制度和社會規則相違背的情況,認真研究分析審計發現問題的背景,性質、原因、危害,嚴格按照“三個區分開來”要求,明確審慎評判的20種情形,客觀審慎作出審計評價和處理。積極推進研究式審理,實行“3+2+1”復核審理工作模式,完善審計業務會議、質量管理、質量責任追究等8個辦法,在系統研究相關領域政策、行業特點、審計目標和重點內容的基礎上,以全面、系統、歷史、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確保每個審計結論都事實清楚、證據充分。
四是寓“研究”于審計成果,提升監督服務的建設性。始終把審計工作放到改革發展大局中研究、思考、定位,透過社會形勢、制度體系分析國家治理現代化大局,透過政府權責、部門協同的層次去分析審計發現問題,注重歸納苗頭性、傾向性、普遍性的問題,提煉出更富價值性、適用性和前瞻性的審計成果,更好為黨和政府提供決策參考。注重對審計報告、審計移送、審計信息等各類審計成果數據進行研究分析,梳理審計發現問題的規律特點,堅持把審計發現的問題貫通起來研究分析,提升反映問題的視角和層次,著力揭示政策束縛、體制障礙、機制扭曲、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深入研究相關政策理論、專家學者觀點意見和其他省市有益經驗做法,從宏觀和戰略的高度、從體制機制等深層面進行后續研究、深度開發,作出專業判斷、提出專業建議,增值審計成果的附加值,推進單位治理、行業治理、省域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五是寓“研究”于審計整改,推進標本兼治的有效性。堅持從改革的視角研究發現問題、以改革的思路推動解決問題,確保研究提出的審計建議科學、實效,可操作,做到既解決當下的問題,又舉一反三、立足長遠,發揮治已病、防未病作用。加強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情況研究,將審計事項置于“審計方”“被審計方”及主管單位三方集中研究,研究被審計單位后續能不能整改、怎么整改,從哪個角度提出審計建議,分類施策、分類整改。對因體制機制制度原因導致的問題,加強綜合分析,找出病根,向黨委政府或主管部門提出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審計建議,推動源頭治理、標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