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企業由于“顏值”高,一直被各種優惠政策青睞。也正因為此,不少“假高新”企業也想方設法“濃妝艷抹”,企圖吸引主管部門的目光。
有企業透露,北京市已經開啟了“史上最嚴”高新技術企業審查模式,除了“書面審核”以外,還將進行實地核查和隨機抽查,給冒牌高新企業“卸妝”。記者隨后向多個渠道求證,均證實了該企業的說法。
11月30日,北京市科委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早在2016年,科技部等部門曾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簡稱《工作指引》)。“對部分企業進行實地核查是明確寫在其中的,政策出臺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緩沖期,我們在2018年正式啟動了這部分工作。”
記者通過梳理發現,《工作指引》明確,認定機構結合專家組評審意見,對申請企業申報材料進行綜合審查(可視情況對部分企業進行實地核查),提出認定意見,確定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名單,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其實,相關部門已經開始了對部分企業的核查。10月30日-10月31日,西城區科信委配合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機構的財務、技術專家對西城區三家2018年第四批擬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進行實地核查。
圖片來源:北京市政府網截圖
企業負責人就企業概況、發展歷程、營銷布局、企業資質、知識產權、核心技術體系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詳細介紹。財務和技術專家抽取三家企業的相關財務憑證原件、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相關合同及發票原件、企業研發人員相關學歷證明、社保證明和其他主要指標進行現場核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北京市對高新技術企業核查政策收緊的信號在行業內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
從事高新技術企業咨詢服務的王彩(化名)對記者表示:“去年還好一些,就是在今年,北京對高新資質認定實行嚴查,也就是實地核查。公司不符合硬性指標會被一票否決。”
一家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咨詢顧問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今年起,科委對高新企業資質審查加入了實地探訪環節,過去是沒有的。“以前,一些文創類、食品類、建筑類企業通過“專業包裝”都能成為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到國家優惠政策。政策收緊之后,一些代辦機構已經不接這樣的‘業務’了。”
那些不屬于高新技術企業范疇的公司為何要挖空心思擠進高新企業的“圈子”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詳細梳理后發現,各地對高新技術企業都有一定的扶持政策,包含稅收優惠、政府獎勵、資金扶持、人才扶持等。只不過不同地區在具體政策上略有差異。
《工作指引》就明確指出,高新技術企業資格期滿當年內,在通過重新認定前,其企業所得稅暫按15%的稅率預繳,在年度匯算清繳前未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的,應按規定補繳稅款。而普通企業所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
此外,北京市科委在今年3月公布的《關于在相關區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作的通知》還規定,將視情況對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的企業給予資金支持。
另有業內人士透露,除了稅收優惠以外,一般情況下,地方政府對于高新技術企業在土地、電力、排污、節能、科研基金等多個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