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集成電路和軟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投資更多參與和促進信息產業發展,并要求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完善下一步促進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的支持政策。當前我國軟件業不大也不強,如何才能提高“硬實力”?
在5月13日舉行的2019年全國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工作座談會上,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司長謝少鋒表示,軟件產業發展存在重硬輕軟、投入不足、產用脫節、生態薄弱、人才結構性短缺等突出問題,要研究制定推動軟件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構建新型軟件產業生態。
稅收優惠政策“續期”
近年來,軟件產業增值稅和所得稅普惠政策對推動產業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李冠宇介紹,目前針對有關稅收政策到期等突出問題,工信部已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稅總局等部門啟動了政策修訂工作。其中,軟件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通過,2018年度,對符合條件的軟件企業繼續按獲利年度計算優惠期限,享受“兩免三減半”政策;2019年及以后年度,對軟件企業繼續給予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這些政策正是為了解決我國軟件產業不大也不強的問題,加速推動軟件業創新。“軟件是信息技術之魂、網絡安全之盾、經濟轉型之擎、數字社會之基,是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關鍵支撐。軟件定義全面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創新引擎作用更加凸顯。”謝少鋒說。
數據顯示,2018年軟件業完成業務收入6.3萬億元,同比增長14.2%;實現利潤總額8079億元,同比增長9.7%;企業人均創造業務收入98.06萬元,同比增長9.6%,盈利能力穩步提升。今年一季度,軟件業完成業務收入14755億元,同比增長14.4%。
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增強。2018年,福州、廈門、武漢、蘇州4個城市獲批中國軟件特色名城,軟件名城及創建試點城市業務收入突破5萬億元。
產業競爭力持續提升。軟件行業研發強度達到10.4%,軟件著作權登記數量突破110萬件;工業技術軟件化扎實推進,工業設計、仿真等基礎算法取得階段性成果;智能語音識別、云計算及部分新型數據庫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